離開了洛陽,我們原本想從洛陽直接去位於登封的中嶽嵩山,可是我在網路上並沒找到在登封適合下榻的飯店,因此最後我們決定先到鄭州,再從鄭州到嵩山一日遊。就這樣,阿姊和我從洛陽龍門高鐵站,坐十點多出發的動車前往河南省省會鄭州,到達鄭州的時間大約是上午十一點多,車程約五十分鐘。
鄭州位於南北向的京廣鐵路和東西向的隴海鐵路交匯之處,這兩條鐵路在鄭州形成一個十字形的交匯點,不僅我們從洛陽來的動車在這裡停靠,而且我們前往下一站開封的動車也在這裡出發,因此鄭州火車站,是一個南來北往、西來東往的交通大站。
到了鄭州,我們下了動車之後,先在火車站裡取出我們去開封的動車車票。鄭州火車站人潮擁擠,我費了好一番功夫才把票取出,這一排隊、取票的,又花了我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那個時候我在想,如果中國大陸進步到用我的旅行證件,也能在火車站內新式的取票機器上取票,那該有多方便呀!
阿姊和我取出車票後,在火車站旁打了的,前往先前預定的「錦江之星」。到了櫃台時,我主動給了前台我和阿姊的旅行證件,好讓他們辦理入住登記。收取我們證件的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他驗證我們的證件的時候,對我說:「妳們的名字不一樣?」
我聽到這句話時,腦子馬上浮出很多疑問,「ㄟ,他為什麼會這樣問?為什麼我們的名字要一樣?我們拿的是不同的證件,證件上顯示不同的名字,很正常啊?我們訂的是一個房間裡面有兩張小床的房間,然後我給你兩個人的證件,當然我們的名字是不一樣的啊…!」儘管我腦子裡浮出了這麼多的疑問,我還是立馬回覆了他說:「我倆是姊妹,哪怕我倆是雙生子,名字也會不一樣!」
阿姊和我放下了行李,就先吃飯去了。一般到了省會城市,該城市都會有該省的博物館,比如說,到了瀋陽,就會有「遼寧省博物館」;到了武漢,就會有「湖北省博物館」,當地人一般都會稱他們的省博物館為「省博」。阿姊和我當天吃完午飯之後,便前往「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就是「河南省博物館」,因為院內的館藏,有許多都是屬於國家的一級文物,這些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極高,僅次於故宮博物院,因此河南省博物館,才改稱為「河南博物院」。
位於河南省的這個區域,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尤其是做為是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商朝。商朝可以分為先商、早商、和晚商三個階段。成湯滅夏之前為先商,滅夏至盤庚遷殷之間為早商,遷殷之後為晚商。盤庚定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市),有二百七十三年的歷史,因此,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約前17世紀~約前11世紀)約六百五十多年間,曾五次遷都,而商朝的五個都城中,就有四個都城在河南省境內。目前在河南省的安陽市、偃師市、和鄭州市,都發現了城市規模的遺址;在信陽市、溫縣、輝縣、和新鄭市等許多地方,也發現了大量商朝文化遺存,但是其中只有安陽市殷墟,是盤庚以後諸王世的都城,學界的看法比較一致。
河南博物院內的國寶之一是「婦好鴞尊」。「鴞」是貓頭鷹的意思,該尊高約四十六公分,是西元前十一世紀商朝晚期的盛酒器,內壁鑄有「婦好」二字銘文,於西元1976年,在河南安陽市殷墟內的「婦好墓」中出土的。
河南博物院 婦好鴞尊 |
河南博物院 婦好鴞尊 (背面) |
婦「好」,廟號「辛」,是商朝第二十三位王「武丁」的六十餘位妻子之一,名好或姓好(即姓子),婦是一種對親屬的稱謂,她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中,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武丁對婦好很寵幸,冊封給她帝國邊緣的封地,但是關於婦好的歷史記載很少,她所在的部落,自稱「商方」。
武丁(約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是中國商朝第二十三位國王,在位五十九年。「武丁」是他的廟號,殷末又追諡廟號為「高宗」。他是商王斂(小乙)之子,商王旬(盤庚)、商王頌(小辛)的侄子。
小乙時期,殷商國運已經衰微,武丁即位後,任用了一大批臣子,還有婦妌、婦好等一批王婦也參與國政,發展國力,整頓軍隊,先後討伐了土方、貢方、基方、苟方、人方等81個敵國和叛亂不朝的方國,使衰落的商朝重新振興,史稱「武丁中興」。武丁從大邑商(洹北商城)遷都到洹水南岸的中商,就是現在「殷墟」,於是開創了殷墟時代。
考古學家從婦好墓中,所挖掘甲骨文中,發現武丁無數次通過甲骨片,對婦好重複提示,要求她主持部族祭祀,因此婦好經常主持祭天、祭先祖、和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另外,在婦好墓發掘出的甲骨片中,記錄她領導了多場軍事行動,比如說,土方與婦好的商方常年交戰,而婦好最終在一次決定性戰役中擊敗他們,滅了土方;之後,她又攻打了臨近的彝族、羌族、和巴國。婦好多次擔任統帥,帶兵出征,她的赫赫戰功,顯示出她是當時最傑出的將領之一。在墓葬中,還發現很多尚未刻字的空白甲骨片,證明婦好有刻寫甲骨文的能力。
婦好的死因不明,有人說她死於難產,有人說她死於戰場,但推估她應該葬於西元前一千兩百年左右。
參考資料:
![]() |
洛陽龍門到鄭州動車車票 |
鄭州站 |
【河南博物院】 |
【河南博物院】青銅神獸:高四十八公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器物,於西元1990年,從河南省淅川徐家嶺楚墓出土。此神獸形象詭譎,製作精美,綠松石鑲嵌精細,綠石瑩瑩,極為美觀,實屬罕見之物。對於它的用途,有的學者認為是懸鼓用的鼓架,有的認為是編磬架,但目前尚無定論。
|
【河南博物院】 青銅神獸 |
【河南博物院】蓮鶴方壺:高117公分,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器物,西元1923年,河南省新鄭李家園出土。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冠呈雙層盛開的蓮瓣形,中間平蓋上立一展翅欲飛之鶴;壺頸兩側用附壁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器身滿飾蟠螭紋,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小獸;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傾其全力承托重器。
|
【河南博物院】蓮鶴方壺 |
【河南博物院】 蟠龍方壺 |
【河南博物院】 蟠龍方壺 |
【河南博物院】 蟠龍方壺 |
【河南博物院】文物 |
【河南博物院】文物 |
【河南博物院】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