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31. 山西太原 晉祠

阿姊和我這次旅遊的主要目的是遊五嶽,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走過了南嶽衡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和東嶽泰山,最後只剩下「北嶽恆山」了。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我們如果從天津直接去北嶽恆山,其實也不遠,不過,既然來到山西省,我也想去太原,還有位於太原南方的「平遙古城」看看,因此,我們從天津坐了「京津城際鐵路」從天津到北京之後,再從北京坐動車到太原。

從天津到北京的「京津城際鐵路」速度超快,每小時可以跑超過三百公里以上,我們那一趟大約只坐了半個小時,就到達了「北京南站」。我生平第一次去中國,是在1994年,那時去的城市,就是北京。之後好些年,我陸陸續續又有很多機會,再去了北京好幾次,尤其去年的時候,阿姊和我才又來北京參加一個研習課程,那時停留的時間,大概是兩個星期左右。就因為如此,我們此次便不打算在北京停留,而是直接去太原。

去太原的動車,是在「北京西站」發車的,我們到了北京南站後,還需要搭接駁車從南站到西站,去銜接前往太原的動車。北京的進步,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1994年的北京,不要說動車了,那時連地鐵都沒有!而且你在路上,看到最多的是「腳踏車」。

從北京西站到太原的動車,需要三個小時又四十分鐘左右的車程。我們到達太原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分。太原雖然有動車到達,但相對上還是一個建設中的城市。太原市簡稱「并」,古稱「晉陽」,是山西省的省會,也是一座有四千七百餘年歷史的「九朝古都」,歷史上有趙國前秦東魏北齊、北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政權,在此定都。

春秋時期,太原地區始入中原晉國的版圖;西元455智伯聯合韓、魏瑤攻打趙氏,以汾水淹灌晉陽城,後來趙襄子說服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才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史稱「晉陽之戰」;戰國時期,趙國是七雄之一,晉陽古城曾做過趙國的都城,長達七十二年之久。

漢朝時設并州,為全國十三之一,太原也因此稱為「并州」;西漢初曾將并州雁門郡合併,設立「代國」,國都晉陽,漢文帝、漢景帝即位前,均受封於代國;南北朝北魏後期,爾朱榮高歡相繼控制北魏朝政,在晉陽城內築大丞相府,當時的晉陽取代洛陽,成為北魏實際政治中心。之後,晉陽成為東魏北齊別都,始終保持著「霸府」的地位,其實際地位甚至高於國都鄴城。現在電視連續劇熱播的「蘭陵王」,他身處的朝代,便是南北朝的北朝「齊」,歷史上稱為「北齊」。當時的北齊與北周,還有南朝宋、齊、粱、陳的「陳」是屬於對立的形勢。歷史上,蘭陵王被他的堂弟皇帝高緯所殺,而最後,北齊最終也被北周所滅。南北朝對峙的分裂,一直到隋朝,才恢復統一。

隋朝時,太原成為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全國第三大城市。開皇九年(西元590年),晉王楊廣擴建晉陽宮,與原有的大明城相對應;王朝發祥於太原,因此唐朝初期的幾位帝王,曾數次擴建晉陽城,並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三京」。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西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進攻以晉陽為都的北漢政權,最終統一全國。由於戰事的激烈程度超過預料,盛怒之下的趙光義下令將并州治移至榆次,隨後火燒晉陽城,又引汾、晉之水夷晉陽城為廢墟。三年後,趙光義「以榆次地非要會」命潘美在原晉陽城北四十里處的古鎮唐明鎮基礎上,新建太原城,並派大將潘美、楊業鎮守。楊業就是穆貴英夫楊宗保的祖父。

明朝初年,太原被定為九邊重鎮之一,朱元璋封三子朱棡晉王,並令謝成擴建太原城。晉王朱棢並在城內構建王宮,為明朝各王府規模之首。晉王還為母親馬皇后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崇善寺」,至今仍為太原最重要的佛寺之一。

清朝初年,太原受到戰火牽連,晉王府和崇善寺均毀於大火。清代中葉,商業方面,出現了行會、銀錢、和典當。隨著晉商的興盛,太原也成為北方商業中心。太原府所轄平遙太谷祁縣,於是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阿姊和我專門去了「平遙古城」,將在下一篇遊記中介紹;另外,我們在太原期間,還去了「晉祠」。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處的懸瓮山麓。根據紀載,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胞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的兒子「燮」,因境內有晉水,改國號為「」。後人為了奉祀叔虞,在晉水源頭建立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做「晉祠」。

晉祠的創建年代,現在還難以考定,但有一個說法是,晉祠的興建,始於北魏。之後,南北朝時,北齊文宣帝高洋,推翻東魏,建立了北齊,將晉陽定為別都,並於天保年間(西元550559年),擴建晉祠,「大起樓觀,穿築池塘」。如果從北魏時代算起,晉祠距今也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參考資料:

山西旅遊圖
天津到北京 城際鐵路車票
北京南站
北京到太原的動車車票
太原站
山西太原 晉祠
山西太原 晉祠
山西太原 晉祠
山西太原 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