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同的目的之一,就是去參觀著名的「雲崗石窟」。
來大同雲崗石窟之前,阿姊和我已經去過洛陽的「龍門石窟」, 因為龍門石窟被破壞得很嚴重,因此我們到大同的雲崗石窟參觀,就不敢抱太大的妄想。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的遊記,請參考:http://auntyellowbanana.blogspot.tw/2013/08/16.html。
雲崗石窟,原名「武周山石窟寺」,明代時,才改稱為「雲崗石窟」。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十六公里,武周山北崖,東西綿延一公里的一系列石窟,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到太和十九年之間(西元453~495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所雕作而成,具有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
雲崗石窟整個窟群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崗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北魏初期,高僧曇曜上奏文成帝,於和平元年(西元460年),在桑乾河的支流武周川旁的斷崖上,鑿山石壁,開窟五所,就是雲崗開鑿最早,著名的「曇曜五窟」(第16~20窟)。之後,武周山開窟造像大規模地展開,進入了崇佛的高潮時期。在雲崗石窟開鑿的初期,風格帶有濃厚犍陀羅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且佛像的姿勢也明顯反映了外來的風格,包括臉形較為豐腴、肉髻較高、以及眼廓較深、鼻子較高等特色。
雲崗石窟開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時,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在雲崗石窟的雕鑿上,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石窟的主要結構多沿襲漢朝,佛像的衣著與表情也與初期較為不同。比如,大多數佛及菩薩的服飾,都近似於南朝士大夫的穿著,且臉形、五官也較為世俗化、漢人化。北魏孝文帝時,所開鑿的最大石窟是第六窟「釋迦佛洞」,由地面到窟頂,高達二十公尺。
第三期石窟多開鑿在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此時開鑿的熱潮逐漸衰退,石窟規模縮小但數量增多,且此後窟龕多由貴族官吏,為了祈求平安及超渡亡者而興建,所以在窟中,有世俗男女供養人排列於龕下。
整個雲崗石窟的景區規劃得很好,不但景區有導覽車,就連參觀,都有導覽員解說,而且看得出來景區內,很多地方都是新的建設。雲崗石窟內還有很多洞窟正在整修,不對外開放外,阿姊和我在參觀完整個洞窟之後,感覺雲崗石窟雖然也有某一程度的破壞和盜採,但是大致來說,比洛陽的龍門石窟,可看的洞窟,多得太多了。
基本上洞窟內的石雕,都不允許拍照,只有露天的石刻佛像,才可以拍照。如果大家想目睹雲崗石窟精彩的雕像,建議大家上雲崗石窟的官網:http://tour.yungang.org/map1.aspx?p=4&v=1,裡面的介紹、照片、甚至影音,都很齊全,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的三大石窟。阿姊和我何其有幸,這次旅程,全都參觀過。
參考資料:
![]() |
山西大同旅遊圖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遊客中心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靈巖寺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靈巖寺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靈巖寺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第二十窟 (白佛爺洞)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山西大同 雲崗石窟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
翻拍自 雲崗石窟景區內大型看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