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姊和我完成五嶽之後,來到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雖然五嶽結束了,可是我們自助旅行的行程還在進行著。我原本計畫從呼和浩特坐火車去銀川,再到蘭州,然後一路往河西走廊,走絲路到烏魯木齊。到烏魯木齊之後,阿姊可以從烏魯木齊飛回台灣,結束暑假,準備開學,而我則可以繼續前往北疆到喀什,然後往西藏的方向前進,再回台灣。
我那冰雪聰明的阿姊,因為受不了長時間在火車上的舟車勞頓,問我可不可以不坐火車,改搭飛機?當時我覺得短途旅程搭飛機,費用上不划算,於是建議阿姊,不如倒著走,可以從呼和浩特先飛到烏魯木齊,然後走河西走廊到蘭州,接著,依照剩下的時間,再決定旅途中要停靠哪一些點,最後,可以從蘭州直飛台北,圓滿旅行。
我阿姊的兩本書,已經從南方扛到東北,又從東北扛到內蒙了,上次我已經取笑她「手提不了重物」了,現在又要取笑她「腳走不了遠路」。這兩句正好可以成對聯,然後對聯橫批就是「我的阿姊」。阿姊聽我這樣取笑她,她也不以為意,還哈哈大笑!果然知姊者,莫若妹也!
我阿姊的書還不只已經扛來內蒙了,她還一路扛去西北,然後經過河西走廊,到了蘭州,最後從蘭州才終於回到台北,再到花蓮。啊,不簡單哪!如果我有阿姊百分之十的堅持和耐力,我大概十個博士都讀出來了!但重點是,她帶著書,如果旅途中要看,我是沒意見啦,問題是,在這兩個多月的旅途中,她都沒有看啊!而且她行李扛不動時,都是我在幫她扛呀!
言歸正傳吧!呼和浩特的白塔國際機場,位於市區東南十五公里處。離開呼和浩特的那天早上,我們從飯店出門後,在飯店的對面,試著打的。我跟阿姊說,我們要攔一部車況好一些的計程車,免得中途放我們鴿子。因此我們站在街上,試著攔車,有些計程車司機看到我們倆扛著行李,自動飛嘯而去,拒載!有些計程車,我們覺得它們的車況不好,也就不出手攔車。最後,看到一輛車況較好的計程車,我就出手欄了車,而司機也就停了下來。
上了車之後,我們跟司機說,要去機場。司機聽到我們要去機場,試著要跟我們喊價,結果我不依,堅持他照里程表跳表,可能因為我太堅持,結果快到機場的時候,計程車司機說,他的車沒有牌照,上不了機場出境大廳,於是中途就叫我們下車。
其實那時我們已經看到機場大廳了,只是我們下了計程車後,天空突然下了大雨,我們便被淋成落湯雞了。阿姊對司機把我們在中途放鴿子,頗有微詞,而我對司機的這種行為,也很不以為然。不過,在中國這種情形常常發生,特別是載到外地人,好像不好好痛宰一下,對自己不起,這也是我不喜歡在中國搭計程車的原因。
後來我告訴阿姊,司機先生把我們放鴿子,真是放得好啊!因為我看到他身上有刺青,當然不是說有刺青的人不好,而是會中途把人放下來的司機,肯定不是一個太好的人。我們旅途在外,遇到這樣的人,還是趕緊跟他說再見,比較好!
進了呼和浩特的機場,辦完登機手續,要上飛機之前,所有前往新疆的旅客,都要接受特別的安全檢查。我們的這種特別待遇,讓我們有種「白色恐怖」的感覺!趁這個機會簡單介紹一下「新疆」,和我們將要前往的新疆城市「烏魯木齊」吧!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通稱「新疆」,首府設在「烏魯木齊」,是中國西北邊疆的一個自治區,也是中國陸地面積第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總面積佔中國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邊界線長度佔四分之一。西元1757年,清朝乾隆年間,徹底滅亡蒙古人的準噶爾政權後,在清朝統治下,把這片土地命名為「西域新疆」,意思是乾隆時代,所「新」闢的「疆」土,清朝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設立「新疆省」。
新疆長期被遊牧民族與中原民族交替統治,在中原民族統治的時期,主要是在漢朝、隋唐、和清朝。西元前209年,匈奴冒頓單于即位,之後統一漠北;西元前138年,漢武帝決心聯合西域各國,夾擊匈奴,遂使張騫出使西域,前後兩次,皆為匈奴所虜,後竟得脫。西元前115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歸來。此後西域成為溝通中西方的要道絲綢之路的關鍵地帶;漢宣帝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漢廷在龜茲建立「西域都護府」,取代匈奴勢力,新疆地區開始由中原朝代控制。
四世紀初,西晉因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而覆滅,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國西北部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同民族的國家,包括前涼、前秦、北涼、後涼和西涼。這些政權都試圖保持對西域諸城邦國家的控制。最終鮮卑族的北魏重新統一中國北方,控制了今天新疆東南的一部分。疏勒、于闐、龜茲和且末等政權控制了西部,而吐魯番附近則被北涼的延續者高昌所統治。
五世紀末,吐谷渾和柔然開始分別侵入新疆南部和北部,中原政權的北朝逐漸喪失對此地的控制。從六世紀中葉開始,突厥在阿爾泰山地區崛起,數年間擊敗柔然,建立了西至裏海、東抵大興安嶺、橫亙中亞的突厥汗國。西元583年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新疆屬西突厥。
隋煬帝大業五年(西元609年),由楊廣親自率領的隋軍佔領吐谷渾之後,控制了今日的新疆東南部,之後,中原王朝經營西域;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西元640年),唐軍佔領高昌,且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在之後的二十年間,唐朝發動了對西突厥的一系列遠征,西突厥最終於西元657年滅亡。
西元670年,安西四鎮被吐蕃攻佔,而後十次易手,在西元693年,最終被武周收復,並於西元702年,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後又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東部地區的軍政事務;而「安西大都護府」則管理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唐玄宗開元年間,曾在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磧西節度使,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同時,還在龜茲、于闐、疏勒、碎葉(一度是焉耆)設軍事建制,史稱安西四鎮。
八紀中葉安史之亂發生時,吐蕃和回鶻再之後的三十二年內,逐步佔領了天山山脈南部和河西走廊的廣大地區,甚至在西元763年,洗劫了唐朝京城長安。同時,回鶻人在之後的五十年時間內逐步控制了今新疆北部的廣大地區。
西元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三年後西域底定,乾隆皇帝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名為新闢之疆土。西元1762年,清朝在伊犁設立伊犁將軍,統一行使對天山南北各地的軍政管轄。十九世紀中葉,俄國威脅清朝的整個北部邊境,西元1864年的塔城條約,將新疆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南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這些土地現在分別屬於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西元1871年,俄國侵佔包括伊犁城(伊寧市)在內的伊犁河谷達十一年之久,當時清朝在新疆只剩下塔城、哈密等少數據點。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新疆設立行省,政治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位於新疆中部,天山北麓。烏魯木齊最初是因清政府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烏魯木齊市距離海洋兩千五百公里,是世界上最內陸、距離海洋和海岸線最遠的大型城市。
唐朝時期,在天山北麓設置庭州,下轄四縣,其中的「輪台縣」就在現今烏魯木齊市東南郊烏拉泊水庫南側的古城遺址,即為當時輪台縣;烏魯木齊大規模開發,始於清朝乾隆年間,清政府築土駐軍,鼓勵屯墾,並在今南門外修築一座土城;烏魯木齊在清朝和中華民國時,稱為「迪化」,意為對邊民的「啟迪教化」,並於西元1954年,改稱為「烏魯木齊」。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維基百科,烏魯木齊市:
![]() |
新疆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