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迷人的哈爾濱之後,阿姊和我從哈爾濱搭動車來到了天津。動車是早上大約九點發車的,一直不停歇地開到下午大約六點半為止,這趟車足足坐了整天,花了九個半小時,這也是我們這輩子,到目前為止,坐過最久的動車。如果台北到高雄的高鐵,一趟是一個半小時的話,那麼我們台北來往高雄,已經走了六趟多了。
我們到達天津,是在天津站下車的。天津站,又稱「天津東站」,歷史上曾以「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紫站」、和「天津老站」為站名,位於天津市河北區與河東區交界的海河北岸,始建於清朝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是目前天津市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之一。
到了天津,我們選擇入住天津站附近的「錦江之星」,這家飯店,其實一出天津站就可以看見。天津站前有一個廣場,叫做「海河廣場」,與海河廣場隔著海河而遙遙相對的,是一群新落成的建築體,叫做「津灣廣場」。我們從錦江之星的房間,可以遙望津灣廣場的夜景。
天津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沿海城市,不過歷史上最早建城的的時代是隋朝。隋朝時,修建「京杭運河」,北運河和南運河在現今的金鋼橋三岔河口處交會,史稱「三會海口」,這是天津最早的城市的雛形。金朝時,在三岔河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直沽」之名,於是始見於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稱。元朝延佑三年(西元1316年),在直沽設「海津鎮」。
明朝建文二年(西元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篡奪他侄子明惠帝的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後來朱棣當上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從這裡起兵的「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西元1404年12月23日,傳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於是將地名,改為「天津」,是「天子津渡」之意;並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設衛築城,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這也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天津」二字地名,從明朝開始,也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後期,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兵臨北京城下。西元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開闢通商口岸等的續增條約。條約第四款規定:「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准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劃一無別。」在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為通商口岸。該條約雖未規定設立租界,但成為日後英國在天津,強劃租界的依據。
之後,列強瓜分中國,天津除了英國強劃租界之外,從西元1860年至1945年期間,最高峰時有九個國家在天津設立租界,包括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俄國、日本、奧匈帝國、和比利時等國。這些國家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和協議,在中國天津老城東南部區域,相繼設立擁有行政自治權和治外法權的租借地。天津租界歷史一直到西元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對日戰爭勝利,收回天津的最後兩個租界後,才正式為天津租界的歷史劃下句點。
西方各國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並在租界中進行吹泥墊地,疏浚海河航道,改善了天津的投資環境,使天津逐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由天津開始的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中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西元1900年7月5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組成「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了兩年軍事殖民統治,並於隔年下令拆除城牆。
現在的天津已經沒有古城牆了,不過,阿姊和我在天津的時候,倒是去了位於明代古城區的「鼓樓」,還有仿明清建築的「古文化街」,這些地方都是仿古的新式建設,並且都已經商業化了。阿姊和我逛完之後,都覺得很沒意思,於是就跑到附近的「樂天百貨」去逛街。我這次旅遊,只帶了兩條長褲,結果兩條長褲都被我磨破了,只好在樂天百貨又新買了兩條。
當天傍晚,阿姊和我來到「義式風情區」吃晚飯,據說義式風情區的這個區域,是天津當時的義大利租借區。阿姊跟我走進這個區域後,立馬感到人潮擁擠,不過區域內的建築,果然很有異國風情。我們在區內看到許多餐廳,設有露天雅座,並播放著曼妙音樂,真是充滿義式情調。阿姊和我挑了其中的一家餐廳,坐在庭院裡設置的露天雅座裡,點了一些義大利菜,享受一個浪漫的義式夜晚。
不過,說句真心話,去義式風情區體驗一下是不錯的體驗,但是如果問我下一次還會不會再來,我大概會連番搖頭,因為義式風情區是個觀光區,物價不便宜,而且餐廳的服務與餐點,我也不敢恭維。最重要的是,餐廳內不禁煙,我們一邊吃著飯,一邊還要忍受四周的煙味,所以讓我覺得,吃這頓飯並不是享受,而是在花錢受罪。最後,阿姊和我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飯後,趕緊買單,打道回府!
在天津,我們還發生了一件「旅行支票」無法兌現的事件,然後這個事件還一直延燒到我們去新疆才停止。整個事件說來話長,有機會的話,我再慢慢地說,但先給大家一個結論,那就是,在中國大陸,旅行支票的使用不普遍,如果可以的話,帶現金去換就可以了!
天津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曾是九國租借地的關係,整個城市的交通建設比較有規劃,而且城市內的街道也比較乾淨。天津到北京,坐城際鐵路的話,也只要三十分鐘,但是天津明顯的比北京有秩序。做為一個居住的城市,如果以天津和北京兩個城市讓我選擇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天津。
參考資料:
![]() |
天津地圖 |
![]() |
哈爾濱到天津的動車車票 |
天津站 |
津灣廣場的月色 |
津灣廣場的夜景 |
天津夜景 |
![]() |
天津九國租借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