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24. 山東泰安 東嶽泰山

從曲阜到泰安,坐動車只要二十分鐘,所以我們一下子便到了泰安。到了泰安,我們一樣選擇位於泰山山腳下的「錦江之星」入住,並準備隔天一早,便上東嶽泰山。

泰山中國五嶽之首,古名「岱山」,又稱「岱宗」,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矗立在魯中群山間。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公尺。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泰山山體雄偉壯觀,景色秀麗,氣勢磅礴,為五嶽之首,故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

歷經幾千年文化積累,泰山上存有許多人文景觀。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國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泰山經常是皇帝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舉行封禪大典之地。自以降,中國古代有十二位帝王來此封禪朝拜,第一個在此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帝王便是秦始皇,他在泰山上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

《史記》上記載,西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途中突遇急風暴雨,於是慌忙躲到一棵樹下避雨,因感念這顆樹護駕有功,秦始皇於是封這棵樹為「五大夫」。「五大夫」是秦代官爵中的九品,也就是最低的官爵。《史記》上並沒有說這顆樹是什麼樹,而且當時的秦始皇應該是在「一棵」樹下避雨,而不是「五棵」樹下避雨。不知道為什麼,後人誤解五大夫是一棵「松樹」,而且數量從「一」棵樹,變成「五」棵樹。因此,從秦始皇時的「一棵五大夫樹」,就變成後人誤解的「五棵五大夫松樹」?

據說秦始皇時的「五大夫」早已不存在了。清朝雍正八年(西元1730年),欽差丁皂保奉敕補栽松樹五棵,現也已剩兩棵。後來人們在這些松樹附近,建立了一座五松亭。

封禪是一種帝王受命於天下的典禮,這種儀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儒士認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祀至高無上的神靈。後來在齊、魯祭祀泰山的儀式,便擴大成為統一帝國的祭祀,並定名為「封禪」。

「封」是是祭天的意思,在泰山極頂上聚土築圓壇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於天;「禪」是祭地的意思,是在山下小山丘積土築方台壇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之情,圓壇方台表示天圓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為天下太平、國家興旺的標誌,而皇帝本人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真龍天子。

阿姊和我從南嶽衡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到現在的東嶽泰山,自助旅行已經三個星期了,而且五嶽中已完成了四嶽。去泰山的那一天早上,我們按照慣例,起了個大早,準備上山。我們在飯店對面搭了公交車前往泰山腳下的「天外村」。天外村是進入泰山的其中一個山門,我們在那裡買了泰山景區的門票,還有景區交通車票後,便乘坐景區交通車,沿盤山公路上山,然後一直到了泰山半山腰的「中天門」。到了「中天門」後,我們仍然依照慣例,選擇搭乘索道上山,一直到達「南天門」。從南天門之後,便要一路步行上山,我們選擇先「攻頂」,然後再去其他的景點。

我們去泰山的那一天,天氣不是太好,時而飄著毛毛細雨,時而煙霧瀰漫,因此看不太清楚泰山的山景,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在山壁上看到了很多的書法、石刻,最後走到了泰山「玉皇頂」。攻頂下來之後,看到了一個「無字碑」,還去了「碧霞祠」。

碧霞祠位於泰山極頂南側,初建於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西元1009,原名「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朝弘治(西元14881505年間,改名為「碧霞靈應宮」,又稱「碧霞靈佑宮」,清朝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重修後,改稱「碧霞祠」,且一直沿用至今。

碧霞祠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安詳端莊。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奉的女神,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聖母、泰山奶奶,傳說是東嶽大帝之女,宋真宗時,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中說,碧霞元君是西天鬥母的化身,在泰山修道成真,位證天仙,受玉帝之命,統領嶽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民間傳說,碧霞元君能福佑眾生,特別保護婦女兒童,有求必應。

據說封建時代,碧霞祠大殿不輕易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怪不得,我在碧霞祠外面偷偷看到,要進碧霞祠參拜的人,必須繳交人民幣一百元的「香油錢」,才可以入內參拜。阿姊和我,沒有很多錢,但誠意十足,於是我們依然在殿外,雙手合十,誠心參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碧霞祠:http://baike.baidu.com/view/120823.htm

曲阜東到泰安的動車車票
東嶽泰山 旅遊簡圖
東嶽泰山 旅遊圖
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 南天門
東嶽泰山 石刻
東嶽泰山 石刻
東嶽泰山 石刻
東嶽泰山 五嶽獨尊
東嶽 泰山極頂
東嶽 泰山極頂  
東嶽泰山一隅
東嶽泰山 無字碑
東嶽泰山 無字碑
東嶽泰山 碧霞祠
東嶽泰山 碧霞祠 碧霞元君大殿
東嶽泰山一隅
東嶽泰山 石刻